20160318封闭式小区要打开它.jpg

鼎世观察 |“ 封闭小区是意识形态的封闭,我们要打开它”

2016-03-18 | 分享至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近日印发,这是时隔37年重启的中央城市工作会议配套文件,勾画了“十三五”乃至未来一段时间中国城市发展的具体“路线图”,将影响7.5亿中国城镇常住人口的生活!其中关于新建住宅将推广街区制即逐步开放封闭小区的内容也成了近期业内外专家及大众的广泛关注和讨论的热点。当时曾有不少网友戏称要求先开放单位大院,并效仿国外的市政厅开放政府办公楼。


而就在几天前,上海徐汇区政府正式开放了坐落于大院内的徐家汇大修道院,对外开放整个建筑的底楼作为公共文化空间展示徐汇区变迁,二楼至四楼则是区政协和区人大常委会的办公用地,成为上海首个对市民开放的政府大院。


而这也让我们重新思考开放到底是要开放什么?又会对生活和城市带来哪些影响?小鼎就这一系列话题专访了鼎世集团吴旭辉先生。


Q1. 对于近期逐步开放封闭小区的政策,您持什么态度?

我很支持这个政策。虽然这个政策一经公开引发热议,众说纷纭,唱衰者多。而我听闻后第一个直觉判断这是件好事,会对中国传统优秀的社会文化复苏起重要作用。凡事都有对立面,如果可从全面、开放、发展的视角来审视这个政策,会更有意义,而不耽著于细枝末节的利弊,而是发源溯流。


Q2. 有些人将开放封闭小区理解为“拆墙运动”,您是如何理解开放封闭小区和街区制的?

对于这种将开放封闭小区和野蛮“拆墙运动”等同起来的论调我并不认同的。我理解的开放封闭小区,不是拆围墙,更不是大拆大建。管理意见中所针对的封闭小区主要是指那些阻隔城市交通的大规模割据封闭的小区,一些规模不大、对交通影响不大的小区可以保留。而街区则是城市大规模集聚人群后的精华体现,通常说城市中心里街区的风貌直接代表城市的文化与经济水平。


Q3. 您认为开放封闭小区和推行街区制将带来哪些变革?

开放小区不只是空间、交通等方面的问题,更是个意识形态的问题。改革开放30年,特别是近5-10年发生了很多事,现在社会和人们的意识形态自我封闭性太强。开放小区不只是打开小区,还是打开生活环境和心态。会有两点集中体现:1.实现社会资源的再分配。2.通过开放友好的城市公共空间和街区风貌建设逐步引导恢复传统文化中人文、自然、睦邻互通的社会价值。

很多人反对开放的原因是“小区是我的”,这体现的是自我保护、自我封闭意识。私密、封闭,背后还隐藏着某种优越感。还有很多人不愿放弃封闭小区的理由是治安问题。社区内的安全不应该只是保安的问题。回想我们小时候,社区的气氛是邻里交流互助。中国传统的居住模式也是自然的组团式,更有“远亲不如近邻”之说。我认为,越是在治安不好地方越应该促进开放,守望互助,互相帮助,倡导共同维护周边环境。围墙不能根本解决治安问题,建围墙造成的对立感反而引发更多治安问题。封闭式小区助长了贫富差距感和仇富心态使社会矛盾激化,会加剧社会问题。

开放了,墙消失了,内外之别和高下对立也没有了。不妨把小区开放看成心态打开,人心回归的路径。


Q4. 一份网上调查显示约25%接受调查的网民表示最担心“停车场、绿地、健身”等小区公共资源被占用,对于这方面您是如何看的?

这个反映的是针对物权问题的衍生观点,和担心安全性等问题一样,本质都会推溯到对私权与公共利益的博弈论证。我认为技术性的问题都可以通过民调、法制、法律规范等去逐步调和完善。而社会公知、社会文化以及民众心态等的重新转向和树立必然要经历一个去浊存清的蕴化历程。


Q5. 对于开放封闭小区和建设街区制,地产业内人士很多持有悲观态度。您觉得这个政策对于中国目前的城市建设发展走势将起到什么作用?

从城市建设层面看,街区制是发达国家通行的做法,也是对世界城市规划经验的总结。对比国外,发达国家的城市规划,城市交通微循环是健康的,小区道路与城市主干道是联通关系。封闭小区和单位大院确实影响了路网的布局,会造成交通拥堵、影响市民出行。打开封闭小区,提倡“窄马路、密路网”,是尊重城市发展规律,可以打通城市交通微循环,重建步行和自行车出行方式,既便利当地社区居民出行,又能促进节能减排。以往,农村问题在中国很重要。然而现在随着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城市问题也覆盖了现今经济、社会很多方面的问题。新常态、经济由工业主导向服务业主导倾斜,今后,解决好城市问题对中国更重要。

从城市产业结构发展层面来看,其实,封闭隔绝是双向的。外面的进不来,里面的也出不去。封闭式小区只有很少的出入口与城市联通,出了小区都是路,很宽的城市道路,出门必须得开车,引发交通拥堵和能源浪费。城市的便利性和交通发展水平与城市活力也息息相关。围墙隔绝,城市的公共空间都被小区花园挤占,人无法流动、聚集,封闭式社区很难形成街区活力,社区“贫血”,又怎么能给服务业和商业留下发展的机会呢?


Q6. 针对逐步开放封闭小区并推进新建住宅的社区制,您觉得会给国内的房地产和商业地产生态产生哪些影响?

这个问题我还没完全思考清晰,但相信一定会有大变化。目前可以肯定的是,会大力助推中国社区商业中心的蓬勃发展。

其实从商业角度来看,封闭与否没有太大区别。之前的底商与开放后的社区商业并没有本质区别,只不过以前底商是对外的,开放后可能是城市和社区共同管理,对小区内外互通。以往对商业地产的理解是封闭的,小区开放将会让我们重新思考这个问题,会给国内商业地产发展带来新的可能性。我认为是个利好。

小区开放后,人自由流动,街区空间界面增加,门口都可以是商业,可以引入更多社区商业和底层商业,有利于将更多商业和服务带入社区,产生更多交互、交往空间。从这个角度讲开放小区对将来业态升级和服务管理提高是有益的,也可以带来服务业的整体发展。


Q7. 鼎世对于建设街区制带来的市场变化将有哪些策略调整?在业务和技术储备方面是否计划有所举措?

我们相信开放式街区是先进的,也会积极研究和提升相关业务能力。我们会从秉持鼎世一贯的将国际高度与中国深度相融合的理念,从两方面入手。一是会研究中国传统城市、街区与居住模式,探索符合国人文化心理的人居解决方案;二是会与国际接轨,多走出去,考察和研究国外现代化城市规划和社区营造案例,多请进来,邀请专家开展培训与合作。


感谢您接受访问,对于开放小区和建设街区制您还有什么想补充的吗?

在中国发展的过程中很多有形无形的墙都在不断被推倒。我认为开放小区是与时俱进之举,拥护封闭是以自我为中心的意识形态,开放小区即敞开人心,只是需要一个接受过程。开放小区关乎意识形态和民族性,而意识形态的改变将对今后发展产生长远的良性影响。